《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词作。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下片写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
生查子
元夕戏陈敬叟①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词作。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下片写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
生查子
元夕戏陈敬叟①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
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选自《稼轩长短句》。词人借醉酒而大发牢骚,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和愤慨,呈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1]
西江月·遣兴
南宋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闺怨诗鉴赏例谈
闺怨诗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这和唐代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有关。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男性外出谋求经济收入或求取功名,成为一件更为普遍的事情,特别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是当时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而那些留守在家的妇女们自然就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负和无穷无尽的相思之苦。闺怨诗便是多为表达思念远方亲人、控诉战争、渴望团聚等感情的诗歌。其中宫怨诗亦属此类。通过闺怨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某一侧面的生活情景,而且还可以知晓当时闺中妇女普遍的心理状态以及人情、人性等等。阅读这类诗歌要注意诗中描述的景物、事件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是相思之苦、恋恋不舍的感伤,还是洒脱开阔、自我慰藉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