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0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3.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6.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入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雨前的乌云和大雨的奇观。色彩分明,比喻生动,而意味微妙。“黑云翻墨”,形容天色骤变,来势吓人,似乎非要天昏地黑不可。然而实际上“未遮山”,天光还亮,远山还看得间,乌云不曾遮蔽一切。“白雨玑珠乱入船”是骤雨的效果。
后二句便写风起云散雨消,恢复天清水明。叙述明快,寓意显豁。一阵风便把乌云骤雨驱散干净,可见其为一时消息,并无根底。而后,“水如天”,令人更觉开阔舒朗。
诗人兴致勃勃地欣赏了这场阵雨从风云变色、瓢泼倾盆到云消雨散的全过程,生动如实地描绘下来,是一首美妙的写景诗。但它景中有情有兴寄,表现一种旁观欣赏的态度和情绪,站在高处,置身雨外,看得清楚,觉得有趣。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心下在想着:这句话是谁发明的呢,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几乎是每个乐山乐水的人都耳熟能详的语句。而对杭州的向往最初更多的是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中,他说那里是“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甚至乐不思蜀地说:“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更多的别样美,那般的温婉、清秀,让我对天堂越来越神往,也让天堂与我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心下也时时在猜想着:天堂的美丽,是否首推西湖呢?否则,东坡缘何会写出那么多美丽的诗句来?
如: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总是精妙的几句,就把西湖的天光、水影、雨落、幽荷、戏鱼,更有西湖美景的瞬息万变写了出来,让人忍不住生出太多绮思幻想,于是,心生向往,渴望。
雨天最是读古诗的日子。
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诗意。无需绿荫长椅的悠闲与舒适,谢绝鸟语花香的繁华与热闹,只让绵绵纷纷的雨,滋润饥渴的心田。远离尘世喧嚣,甩掉一个“累”字,独自钻进属于自己的三味书屋,让倦怠了尘俗的眼睛,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休憩。
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
于是有客舍有柳色有溪水有蛙鸣;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有牧童的短笛有渔翁的箬笠有前山的翠微有南朝的台楼;有含春泪的芍药有卧晓枝的蔷薇有夜上滩的鲤鱼有系垂杨的画舫舟。
于是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于是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景。
于是一首散发着稻花香的宋词,录下田野里最清亮最动听的歌,一首竹杖芒鞋演奏的穿林打叶曲,和着一蓑烟雨的豪爽,袅袅地唱了千年。
苏轼第二次到杭州赴任是在哲宗元佑四年,此时的他已54岁,仕途受挫,几度转折,百感交集,十五年的沧桑往事,人世间的盛衰离合,并入笔端“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初次通判杭州,雨中醉酒观湖的情景,浮现在苏东坡眼前的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同是雨中醉酒观湖,诗人笔下的情与景则别有天地。正如胡寅在其《酒边词序》中所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苏东坡写诗词文章是高手,可他治理西湖也是大手笔。苏轼再任杭州知州,15年不见,西湖已淤塞过半,于是他广泛听取百姓意见,上疏朝廷治理西湖“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使杭州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比喻得太确切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把湖中淤泥全都运到湖边,费时费力,事倍功半。于是他就决定堆淤泥于湖中为长堤。今天看来,苏堤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有浑然天成之感,堪称苏轼一大杰作。据说“东坡肉”也是那个时候发明的,百姓感谢他给他送去猪肉,他叫人切成方块,焖煮成色香味俱佳的酥肉,分送给疏浚西湖的民工。民工则称之为“东坡肉”。二年后,也就是元佑六年,苏轼又被召还朝。一首《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既隐含了苏东坡无限感慨苍凉之意、死生离别之悲,更虑及入朝从政之堪危,真所谓在“天风海涛之曲”中,表现出“幽咽怨断之音”。下半阕“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三句,写记忆中难忘的西湖美景,更体现了苏轼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多么入微的观察:剪剪轻风细细雨。只有当柔和的春风、春雨造访江畔时,鱼儿才迫不及待地想要跃出水面,游戏其间;燕子才轻快敏捷地掠过水面,剪出弧线。想想看,那细细的雨点打在身上,该是件多么爽快的事;穿行在那样和暖的风中,会有多么惬意啊。春天不独老杜有,她也属于你我;同理,其他的季节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韵致。“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夏天的精彩片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天的绚烂时分。用一双慧眼打量世界,寻常事物也会成为你眼中的美景;以一颗敏感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生活会还你一个惊喜。
当云的衣裳被染成了灰黑色,阳光消失在天的尽头,雨,飘飘洒洒来到了世界。轻盈,美丽。
春雨。杏花。江南。许多人心中的雨的图卷。云蒸霞蔚的江南,杏花喷薄出的火红牵着雨的酥手,在江南的小桥流水边,不经意的蹙眉,竟成了春天永恒的经典。我不是一个看客,我只是这雨天的崇拜者。划着时间的船桨一路走来,我饱览了雨的缠绵,雨的果断,雨的柔情,雨的潇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天的雨仪态万千;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彰显着夏的滂沱气势;而秋天的雨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凄凉。无论是春雨,还是秋雨,不同的人心中都下着不同的雨。
雨的灰暗,是思念的颜色,上面满布着感伤的色调。李商隐在巴山中,听小楼外秋雨的低喃,百无聊赖地剪着西窗烛,却是剪不断,相思愁;戴望舒静静走在令人向往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在油纸伞下结着丁香愁;黄昏,梧桐,兼细雨,对于易安居士饱经思念的心而言,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突来的三月大雨,揉碎了欧阳修的春天之梦,无计留春住啊。
但雨天,更是一个洒脱的写手,它写给有心的人们人生的真谛,写出荡气磅礴的华美诗章。志和在斜风细雨中感受着江南水乡的宁静平和,悠然脱俗;天才词人苏轼,一任小舟在梦境家园的西湖飘荡,船外,雨丝如梦如幻,船内,洒脱的词人折服西子湖的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看着刚刚停歇的雨,岳武穆心中豪气干云,在雨的催化下,《满江红》声彻云霄……
雨,犹如“独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带着几分羞涩和婉约,潮湿人的情绪,牵引人的思念。漫天的雨,寂寥的人,飞雨的背后,跳动着一颗颗对爱情、对生活眷恋的心。雨,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的情感。雨的价值在于哺育苍生,给人无穷的遐思。所以我欣赏雨,喜欢雨。阳光传播了力量的刚性,雨却放飞了思绪的纯真。看雨的婀娜多姿,洋洋洒洒,守望着雨带来的喜悦,或者孤单,或者伤感,让心灵穿越现实的藩篱,回味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
每当雨潇潇地下落,我会默然的走过熟悉的街道,看绿色的风景在雨的凄迷下,吐着淡淡的生命的气息。一个人静静倾听雨的声音,回味着唐风宋雨的美,想着属于自己的梦想,然后拿起手中笔,沿着雨的轨迹,一路前行。
昨夜,我看见雨变成梦里开的花,在这初夏的早晨,雨打风吹后,竟是那绿肥红瘦的海棠!温润的叶子,残缺的花朵,楚楚可怜里面是生命的洒脱。
往事已成风,时间不停滞。雨,消失在黎明前未醒的天空。
每逢雨天,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开朗,总觉得蒙蒙细雨如同雾气笼罩一切,四周渺茫,影影绰绰,整个世界既像一幅水墨画,又像是一首朦胧诗。而往近处看,一切似乎又特别的清新自然、赏心悦目,晶莹得好像是流光溢彩的散文。
“好雨知时节”,雨使林木笼烟,使山峦含黛,使绿玉生翠;雨给种子加油,给禾苗浇灌,给果实洗礼;它给原野披上了绿装,它给江湖绽开了花蕾,它在屋檐下为人们歌唱。因为有了雨水的嬉戏玩乐,小孩的脸上笑容荡漾;因为雨天的宁静闲适,老者显得更加从容安详。望着那飘飘洒洒的雨丝,我也弄不清究竟生命是雨,还是雨就是生命?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对雨情有独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然、超俗的春雨滋润着万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可以想象,一叶扁舟,诗人躲在船逢里,听雨声、看雨舞,早就诗兴大发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种相约未来聚会,也要把时间设置在夜雨时。雨令多少浮想联翩的诗人留下千古佳句。
最适宜的还是在细雨蒙蒙的时候,撑把伞,走进那似烟似霭的雨中去。天空有如一副巨大的碾盘,将云霭碾成细细碎碎的粉末,宛如月的清辉,从高天筛洒而下,将我包容其中,让我远离尘世的纷扰,找回失落的自我。走在雨中,就好像站在清丽的诗行里,就仿佛走进了静谧的梦境中。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