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大丫头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又叫《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除了正册十二位少女、少妇,还有副册、又副册、三副、 四副,总共是六十位少女和个别的少妇。那么这些丫鬟她们都是属于又副册。用薛宝钗在三十九回里面的一句话来说:“这几个都是百个里头挑不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我今天就讲里边的三位。第一个,先说鸳鸯。

  鸳 鸯

  鸳鸯是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当中地位最高的,因为她是伺候贾府老祖宗贾母的“首席大丫鬟”。贾母像她这样月银一两的丫鬟有八个,而鸳鸯位居第一。贾府的规矩非常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伺候长辈的仆人,晚辈见了,也要比较尊敬。我们只要看,鸳鸯到王熙凤屋里去的时候,凤姐和贾琏都赶紧站起来,要让座,凤姐要叫她“鸳鸯姐姐”。其实,凤姐的年龄跟鸳鸯应该是差不多,对她非常客气。鸳鸯所享受的礼遇,要高于其他的大丫鬟。

阅读全文——共7766字

《红楼梦》诗词曲赋介绍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文学巨著,其中的诗词曲赋之类作品,不象有些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游离于作品故事情节之外,只起渲染气氛或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而是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又是时代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反映。特别是小说以诗词隐示人物命运和结局的谶语式表现方法,用优劣各异的诗词作品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和文化修养,更为作者所首创。上述两点说明,小说中穿插的大量诗词曲赋之类作品是从属于全书构思和布局的整体需要的。

  惟其如此,作者才十分广泛地采用了诗、词、曲、赋、歌谣、楹联、谜语等多种传统文体,这里将有关这些文体的常识作扼要介绍,供读者在阅读原著、检阅本辞典时参考。

阅读全文——共7137字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试谈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对薛宝钗这个人物一直存有分歧。总的说来,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她是否是封建礼教的信养者,不在于她是否是“四德具备”的封建淑女。在这点上人们的看法是一致的。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她在作品中的地位。那就是说她是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还是封建势力的帮凶,她在作品中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是褒还是贬。

  有的同志根据作品第一回中,作者所说的要写出几个“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行止见识皆于我之上”的女子,以使“闺阁昭传”的话,来判定作者对薛宝钗是敬佩的,赞赏的;也有人根据她顺承长辈、体贴帮助同辈姐妹的言行,肯定她心地善良、行为端庄,是封建社会的典范少女,认为她虽受封建思想奴役较深但仍不失为一个好人,应该把她视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还有人认为她也是一位受害者,她和林黛玉一样,都是封建礼教吞噬的不幸女子,说什么她俩在《红楼梦》中的意义,一个体现着叛逆者的悲剧,一个则表现着顺从者的悲剧,她俩的不幸,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阅读全文——共7283字

流水空山有落霞——试析薛宝琴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至四十九回,已到了“盛极难返”的光景。“烈火油”的余温虽然尚炙手可热,但极度的繁华似乎已到尽头,给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受。掩卷困惑之间,曹雪芹却出意料地将笔锋轻轻一转,把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位水般的女儿送进了大观园。顿时,天真烂漫的。“女儿国”中犹如来了盛春之神,群芳斗艳、百卉争香,令人眼花缭乱接应不暇!

  为了使这四个不速之客很快融合进大观园,曹雪芹充分挥了他巨大的艺术才能。殚精竭力、苦心孤诣地突出薛宝琴,她用最快的速度跻身于宝钗、黛玉、湘云的行列之中,给读者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对于这个人物,早期的“红迷”们虽有不少的评语,后来的红学家却不甚重视,似乎把她看在眼里的人还不多。

阅读全文——共11962字

人性的张扬—解读《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中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中外名著,编者极有见地,语言文学的高下,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什么权威的话还有得什么奖都不一定可靠,唯有经过历史筛选留下来的才是精品,对于青少年学子来说,精品是最好的营养。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部分章节在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在情理之中。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宝玉挨打等章节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本人选择宝玉挨打解读,是因为国人的头脑曾经被阶级斗争说统治相当长时间,有不少入至今还执迷不悟,而《红楼梦》是被权威铁定为阶级斗争主题的,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矛盾最激烈冲突就是宝玉挨打这一节,客观解读它自然会明白阶级斗争说能否站得住脚。

阅读全文——共2747字

《红楼梦》阅读笔记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不仅是我的故乡,而且是我的《圣经》。西方的《圣经》是从亚当与夏娃的寓言故事开始的,我的《圣经》则是从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情爱寓言开始的。它不仅为我提供了文学的坐标,而且为我点亮了一切,尤其是点亮了人性底层的那一盏明灯。

在《红楼梦》中我发现一个处于成道过程中的基督,这就是贾宝玉。他爱一切人,宽恕一切人。连老是要加害他的贾环也爱,连欲望的化身薛墦也可作为朋友。他五毒不伤,对别人的攻击和世俗的是非全然没有感觉。他敏感的是别人的痛苦和人间的真情。如果说基督是穷人的救星,释迦牟尼是富人的救星,那么,贾宝玉就是我的救星。他帮助我从仕途经济的路上拯救出来,从知识酸果的重压下拯救出来,从人间恩恩怨怨的纠缠中拯救出来。

阅读全文——共9962字

古雅:《 红楼梦》 诗词的文化气脉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品读《红楼梦》 诗词,给人一种时空的纵深辽阔感和文化气脉的雄厚流动感,使人能触摸到它搏动的文化气脉,能把玩它古朴优雅的审美意蕴。

  《红楼梦》 中的诗词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诗集中的诗词,它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为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达整体意念服务。每一首诗词,都要通过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吟出,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又要符合人物的文化教养、艺术造诣。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 中的诗词写作难度就更大。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红楼梦》 诗词出自小说人物“多人”之手,客观上也容易涉及宽泛的文化层次,因此,更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形成多元复合、自成高格的文化基调。

阅读全文——共6766字

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对黛玉性格的评论,恐怕是《红楼梦》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至今众说纷纭,尚未有公正和满意的结论。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叛逆说”、”正统说”、”中间人物说”等三种。”叛逆说”认为黛玉与宝玉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种说法是自五十年代开始迄今这四十多年间林黛玉性格阐释的主旋律,高校中文系大都采用此说法,其影响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了。”正统说”和”中间人物说”是近年来出现的说法。前者认为林黛玉是”真诚、自觉”地”恪守封建伦理纲常”1;后者认为林黛玉是介于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典型人物2。

阅读全文——共9939字

《石头记》“无材补天”的影射意义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一) 神话中的“无材补天”

  《红楼梦》一书的原名是《石头记》,全书开卷首是先便来了一个破题:作者自云: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甲戌本原文,属于“凡例”中文字)甲戌本原文是早期稿本①,到庚辰四阅评本,雪芹在文字上有所修饰,意义更加清楚,它是:作者自云: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如此一改,石头通灵的说法便交代明白了。但石头如何通灵,神话如何编织,“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古籍中有零星的传说,其中以《淮南子·览冥训》的记载最为完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蛟龙死,颛民生。

阅读全文——共9461字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谈红楼梦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这一讲讲《红楼梦》。

   我一直认为,中国美学的精华有一半在《红楼梦》里,还有一半在鲁迅的作品里。因此,不论是讲美学还是讲中国美学,都不能不讲红楼梦。

阅读全文——共4270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