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管你说英文日文德文棒子文,像这样的文章只能赞叹,不能模仿,就佩服中国老祖宗吧,不得不说中文真是华丽的变态,只用一个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
再次声明一下每个语言都是美丽而独特的,但是对于国内现在这种重视外语,轻视中文的浪潮(比如大学必修课有英文无中文,大学毕业必须考4级英语等现象)并无厚此薄彼之意,不过客观的说,汉语确实是全世界蕴含信息量最大的语言了,也是最难的语言了,我们应该为此而骄傲,继续奋斗,为中国加油,为中国骄傲!
说句题外话:如果拿去做汉语听力考试~估计要出人命的
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洞仙歌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