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处级干部21套房产多空置 商铺等年租百万元?查看网易新闻原文↗
言长纸短,难以尽述;1975年薄熙来致李丹宇的情书
下面是倒台的中国官员及共产党元老之子薄熙来写给李丹宇的信和诗,长达11页。李丹宇是一名军医,也是一位共产党高官之女。信件的日期是1975年7月14日,以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形式写成。1975年,文化大革命逐渐接近尾声,薄熙来和李丹宇的爱情故事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的。当时,他们两人住在不同的城市。李丹宇说,他们每隔三天就会给对方写信。两人于1976年9月结婚,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四年后,他们在痛苦中分手,薄熙来又与将军之女谷开来结婚。今年8月20日,谷开来因投毒杀害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而被判处死缓。9月,共产党宣布,薄熙来已被开除党籍,并将面临一系列刑事指控。李丹宇在采访中说:“薄熙来曾是个勤奋的年轻人,想法很多,而且很有才华。他政治生涯结束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惋惜。他已经上了年纪,我只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21个小故事
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魔都人民公园相亲角观察记
最近好多相亲的帖子,看了感触颇多。在早些时候砖家答应过介绍一下魔都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今天就来八一下。
魔都人民公园在人民广场东北角,主要的入口有三个,一个在人民大道东头城市规划馆旁边,一个在西藏路来福士广场对面,还有一个在九江路南京西路。砖家一般乘地铁到市区,习惯从南京西路的地铁口出来,斜穿过人民公园从来福士或则城市规划馆旁边的门走到西藏中路,然后去福州路,因此人民公园是经常要经过的地方,而这个相亲角,就在人民公园九江路南京西路的那个门口附近。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相亲角是偶然,读大学的时候路过此处发现大量中年大妈大叔聚集,大家拿着纸牌,上面写着诸如“女儿,xx年生,xx大学毕业,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年薪xxxxx,求本地男,xx年之前出生,性格开朗脾气温和有责任心,收入在xxxxxx以上”的内容,然后互相查看,觉得对方的牌子内容和自己的对的上盘的就开始攀谈。当时我已经听说过类似的活动,但真的看到还是第一次,就驻足观察了一会儿。基本上当时来人民公园家长代相亲的都是市区的大龄青年,有的学历还很高比如是硕士博士,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自己找到对象,着急的父母就开始到人民公园来寻找机会。从展示的牌子上来看,也反映出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的社会阶层差异(下文另讲),父母一辈人对婚姻的想法过于功利现实(基本上对对方的实际要求就是房子、收入)等,这种有些荒诞的相亲方式也让路过的外国赤佬哈哈大笑。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人民公园相亲角还是一个淫民群众自发聚集、自发组织的松散的互助活动,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没有盈利性,整体气氛比较平和。这个时间大概是在06年左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克华列传
周克华者,渝人也。其人有谋略,善使双枪。独行江南八载,杀伤者众。所过之处但闻其名,不知其所踪也。
初,与母居于渝之井口。少任侠,尝与伙伴钓蟹与村头,无柴以为烹。伙伴欲窃之于邻,克华遂取柴于自家,终不肯窃邻人之一禾也。时众人皆以赌博为乐,唯克华弃之。其言寡,好读书习武。身短而力足,尝双手托举巨石。然克华未尝以武犯乡人,乡人亦不犯华。克华少时立誓行侠义之事,时人莫知其能。
既无钱以读,乃与人佣工江上,后失其生计。尝驾车于渝,不得其志。又欲从军,终不得行。家赤贫,遂私售军械以养家。至天朝五十六年,以此获罪。克华甚为怨恨,方起劫财之心。
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在媒体劳作,接触最多的是时尚中人,坐下来闲谈,常常漫无边际,可渐渐发现,大家的苦恼和郁闷多源于两个字:选择。忘了是哪天,一个灵秀的为择偶所累的女孩忽然说:我实在怀恋旧时红布一蒙就把自己嫁掉的日子,多省心哪1日子不如意还尽可以怨天尤人,骂万恶的封建社会;可而今事事自己做主,在人群里挑三拣四辛苦不说,万一日子过不好,我还得打落门牙和血吞,真划不来l多元时代生出T选择的烦恼
都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多元的时代,多元和自由的好不言而喻,多元意味着色彩的斑斓和形式的多样,自由意味着空间的宽敞和不被任何东西胁迫。它在情感内心。私人甚至更多的领域使个人的价值趋向和生存方式成为可能,你完全可以说:我想要这样或想要那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你的面前摆着的不再是一条路而是许多条路的时候,生活向你提供的不再是一种样式而是许多种样式的时候,实际上对你的要求比以前所有的空间都被安排,被设计的时候更高了。以前,大家活在公共的标准里,而今。尤其是情感和个人生活领域,随着公共的标准渐渐退场,选择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和艰难,也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能量——想想看,大从生活方式:活着是求浓烈还是求平淡?要理想还是要实际?要幸福感还是要安全感?是同居还是结婚?是要三口之家还是做丁克一族?是去上班还是做自由职业?嫁你还是嫁他?是离婚还是继续维系?小到饮食起居,吃喝拉撒;楼盘选在西城还是东城,月揭是3000还是2000,车要富康还是捷达?红色还是白色……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在被拒绝中成长
金庸武侠年表,终于把每部人物关系串起来了
公元前483年 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 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 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