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上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便在一堆CD和盒带中翻找,想找首好听的歌打发时间。
然后便看见了那盘带子——高晓松的《青春无悔》。
对高晓松没什么印象,但那盒带歌纸上的一段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 今天晚上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便在一堆CD和盒带中翻找,想找首好听的歌打发时间。
然后便看见了那盘带子——高晓松的《青春无悔》。
对高晓松没什么印象,但那盒带歌纸上的一段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现在周围的朋友一个一个都走了,只剩下了我一个。无法不感到孤单。“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似的寂寥涌了上来。虽然作者冯延巳的成就并不被人重看,但是我本人很喜欢他的《鹊踏枝》,尤其是最后的两句: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寺深门一径斜,绕身萦面总烟霞。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
经藏中间看佛画,竹林外面是人家。山僧笑道知侬渴,其实客来例瀹茶。
很少看现代诗,不能否认确实有才华横溢的现代派诗人的华章,但毕竟数量太少,与其在众多不知所云的诗里淘宝,还不如听听流行的爱情歌曲,这是我对现代诗整体的评价。
对于古诗,我的积累和了解不过是中学时代课本中的那些经典唐诗、宋词,在加上青春期躁动时爱看的诸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但是,总体上讲,流传至今的古诗词,确实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传下来的自然是名篇佳句。我们似乎也可猜想,古时风骚墨客每日吃饱了饭,咿咿呀呀地创作着的,多数也是附庸风雅,甚至根本就是无病呻吟之作。而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只把金钱当大爷来供着的时代,坚持作诗本身就已难能可贵了,更无须苛求名垂千古了。最近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元曲三百首”的合集,放在床头小书架上,闲时翻翻,给自己浮躁的心灵随时补充一点“叶绿素”。
芳心苦/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伺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是一首吟咏红莲的词。词的上阕描述红莲花开在僻静的池沼,密集的绿萍阻挡了采莲船的来路,而无知的蜂蝶又不慕“幽香”,所以红莲冷落一生,待到“红衣脱尽”(即花瓣凋落之后),只留下带苦味的莲心。词的下阕,则用拟人手法,写红莲似乎在向诗人倾诉心曲(“依依似与骚人语”),倾诉的就是这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