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我听过这样的话:“《红楼梦》老是描写吃吃喝喝一类的事情,叫人厌烦,看不下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红楼梦》是一部以描写贵族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固然决定了它离不开对那个特定阶级的生活及其环境的具体描绘,包括大量的所谓吃吃喝喝的场景描写。但它决非无目的地只作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录,而是通过它表现矛盾冲突,推动事件的发展,同时又总是着眼于写“人”,揭示人物的性格。因此,即使是描写日常生活,也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如果抽掉这些描写,那就等于抽掉了全书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红楼梦》也就不成其为《红楼梦》了。
湘云散论
一、湘云、湘云
这题目犹如呼唤一个女子。如果说《红楼梦》中的女子真能呼之欲出的话, 许多人最愿意见到的或许竟是湘云。湘云不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子。《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子是黛玉。但黛玉弱不胜衣却尖牙利齿,虽可怜可爱但日久倒底也会令人隐隐生厌。湘云也不是《红楼梦》 中最聪明的女子,《红楼梦》中最聪明的女于是宝钗、但宝钗温柔敦厚却壁垒森严,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去亲近她,亦是一种遗憾。湘云无疑是《红楼梦》中最令人愉快的女子。倘若她真能从太虚幻境中翩然而出,红尘中顿生“执子之手,与尔偕老”的将会有多少人?
漫说薛宝钗的“冷”
【内容提要】
本文别开生面在对“冷香丸”的制法与象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对薛宝钗“冷”的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认识薛宝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关键词】 宝钗/冷/传统文化意义
《红楼梦》中反映的高利贷和典当剥削
《红楼梦》中关于高利贷和典当剥削的描写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它艺术地概括了十八世纪中叶清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从事高利贷和典当剥削的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一线索明显地提高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
从保存下来的有关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康、雍、乾时期社会上的高利贷和典当业极其活跃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以清代社会经济的暂时繁荣和发展为背景的。由于商业和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金银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起来。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欲和对奢侈豪华生活的追求,从而加剧了对生产者残酷的剥削压榨和对金银货币的疯狂搜刮。那些贵族、官僚、地主和富商们掌握大量的金银,除了购置房屋、田产以进行土地剥削外,就是经营商业与高利贷去牟取暴利。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高利贷和典当业便成为一种畸形发展起来的极为活跃的行业了。
《白蛇传》的神话引子与《红楼梦》的神话楔子
一、引子?楔子?《白蛇传》?《红楼梦》
中国古代的戏曲和说唱文艺作品,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在叙述正文之前,往往先讲一个“ 引子”,旧称为“入话”,引入作品的正题。最初,这种“引子”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当时 “说话”、“演戏”实际需要,与作品的内容有没有联系,无关大体。后来,随着戏曲和话本艺术的发展,作品运用“引子”的艺术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成为正文有机的铺垫。它所叙述的内容与正文或相同,或相反,或相关,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构上加强了与正文的映照,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在戏曲和说唱文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篇小说,它们的开头一般称为“楔子”或“缘起” ,起的正是戏曲、话本“引子”入话的作用,同样来源于民间说书艺人的口头艺术。小说的 “楔子”,不再只是注重实际效用了,而是把映照正文内容放在首要地位,其内容或寓言、或传说、或神话等等,无不关联全书的题旨。
人物千姿百态,意境气象万千——漫谈曹雪芹刻画贾府外围人物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由鼎盛走向崩溃的衰亡史。因此,“敕造”的宁、荣二府理应成为交织着全书数百起大小事件的枢纽和中心。在贾宅府第生活的各色人物也就自然成为作者着力刻画的主要对象。那些有幸被作者安置在全书中心位置的不少人物,都因曹雪芹的艺术彩笔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杰出的典型。这些生动活泼而又复杂深刻的艺术形象是这样地逼人注目,这样地启人深思,这样强有力地震撼着无数读者的心弦,所以二百余年来,他们成为广大《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议论的重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既然有中心,就必然有外围;既然有主要人物,也就自然有比较次要的人物。就象我们在把握各种事物的主要矛盾时不应忽略它们的次要矛盾一样,在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对那些处于外围位置的比较次要的人物,予以一定的注意。
为晴雯昭雪
从“喜欢晴雯”罪说起.
“四害”横行日,帽子满天飞。连喜欢《红楼梦》里的晴雯,竟然也是一种“罪”。
打开一九七三年第三期《学习与批判》,可以看到“棍界”驰名的权威任犊的一篇奇文一一《评晴雯的反抗性格》,副题是《红楼梦人物批判之一》。在批判晴雯之前,作者劈头先把喜欢晴雯的同志“揪”出来“批判”了一番。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略谈《红楼梦》的几个人物
所谓几个人物,是指从研究脂砚斋批本而发生了较为重要的问题的人物,即宝钗、袭人、秦可卿、尤三姐。宝钗和袭人,是因脂批所示后卅回情节而发生问题的人物,秦可卿是作者改造过的人物,尤三姐是在梦觉主人序本即甲辰本中,变成与以前的本子不同了的人物。四个人物,各有各的问题,就其性质.说,宝钗与袭人是一个问题,秦可卿和尤三姐是另外问题。
一、宝 钗
有一种王希廉本《红楼梦》,里面的评语之类是极贬宝钗的。说得最明白的是《读花人论赞》。他的《薛宝钗赞》说:
浅谈《红楼梦》的爱情描述
【内容提要】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描述含蓄婉约却又很传神,不但表现出人物描述的艺术水准,更促使了解各种人性的虚实与文化限制的困境。它不是直接用白描,而是描述动作或者场景,从动作场景中,让读者心领神后推得恋爱故事背后的人间百味。
【关键词】 《红楼梦》;爱情描述;语言艺术
论《红楼梦》与佛学思想
一、问题的提出
《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最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从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到贾宝玉出家做和尚,都有一个佛学思想问题的影子在背后。看《红楼梦》的人被这部古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吸引住了,不一定会去注意这一事实。但为了更好地评价和研究《红楼梦》,谈谈这个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
在全面评价《红楼梦》时,首先应高度肯定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主要的一面;同时也必须看到作者曹雪芹(还有续著作者高鹗)在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上存在着某些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而这次要的一面,又是同佛教(主要是禅宗)唯心主义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