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很久了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我喜欢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题记

我问,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知道你在想他?

阅读全文——共1078字

满江红 岳飞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诗词相关,Tags:
0

[原文]

满江红

岳飞

阅读全文——共871字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0

才女的研究,即是艺术研究,重心在于她的艺术创新。而艺术创新的关键即在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卓绝。

李清照与朱淑真,宋朝两大女词人,历来有“南朱北李”之说。

李清照的生命隐私体验乃一“瘦”字意象。李清照“瘦”的意境深沉且又含蓄,虽愁苦卓绝,但却轻灵飘逸。而朱淑贞的生命隐私体验是“断肠”。朱词的“断肠”词句颇多,如“断肠芳草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但却在全部词作中没有似李清照般“聚焦”的意象。这是朱词不若李词的关键所在。就词的技术而言,朱淑贞较李清照矮了不少。

阅读全文——共2835字

世上最心酸的话,又一年了:要常回家看看!看后想哭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好文欣赏
0

1。我妈妈跟我说:“经常打电话回来好不好,我在家太闷了没人说话。”

2。这里没有电扇,没有网 ,没有你

3。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然后用的时候看到验证信息是“女儿,努力”

阅读全文——共4059字

七绝·游栖霞山碑廊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0

  秋风萧瑟上栖霞,惟有壁间诗可夸。

  应道前人多俊杰,文如流水字如花。

颂佳人十首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诗词相关
0

.《善哉行》魏晋.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阅读全文——共1253字

春夏秋冬四季之名句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 ,
0

一、四季景物类

1、绘春

①春风

阅读全文——共7743字

话说“香菱学诗”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一个“香菱学诗”的故事,写得颇为生动有趣,促人深思。

  香菱,这个聪明美丽的丫头,十分羡慕大观园小姐们吟诗作词雅兴,也“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搬入大观园后,她向林黛玉借了本王摩诘的诗集,就“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不睡”。读完后,又换借杜甫的律待来读。并且要求黛玉出题让她去练习做诗。经过“茶饭无心、坐卧不安”的用心构思,她写出了第一首诗。因为写得不好,她又呕心沥血地重做了一首,谁知第二首又“过于穿?了”。但她仍然“不肯丢开手”,又“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地思索起来。三更以后上床躺下还两眼睁睁,“直到五更方才朦胧地睡着了”。不料在梦中竟做了八句诗…..香菱可真成了“诗迷”了。

阅读全文——共1357字

渺渺青云外,滚滚红尘中——《红楼梦》的两个宗教世界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感受不到其浓郁的宗教气氛。这不仅表现在书中有对宗教活动的大量、具体的描写,而且似乎更表现在作者欲借“石头”的经历来宣扬“色空”的观念:“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第一回)所谓“立意本旨”,也就是现今所说的主题思想。然而,仔细的阅读会发现,书中所写宝玉梦游的太虚幻境(第五回)与诸如和尚道士为超度秦可卿亡灵所作的法事(第十三回),虽说都可归之于宗教范畴,但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宗教世界,似有必要对两类活动作出某种区分。我们暂不论作出区分的根据或标准,只先从现象上把它们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太虚幻境”及其相关人物为代表的“理想的宗教世界”;另一个则是以“铁槛寺”、“清虚观”及其相关人物为代表的“流俗的宗教世界”。

阅读全文——共17922字

论《红楼梦》中黛玉、妙玉悲剧性格的共同性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在《红楼梦》描绘的金陵十二钗中,以“玉女”为名的有两个人,即黛玉和妙玉。她们两个也像所有红楼中的其他女儿一样,注定要走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惨结局。正如判词中所言,一个是“玉带林中挂”,一个是“终陷淖泥中”。探讨二人悲剧产生的原因,人们会发现,尽管两人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所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就其自身品性方面来看,两人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才气,同样的傲气,同样对宝玉的爱恋,同样受到的压抑。这些都由不得使人心生疑窦,作者以同样的“玉”来名之,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因为,《红楼梦》中人物的取名都是很有讲究、大有深意的。有的研究者以大玉(黛玉)、小玉(妙玉)论之,也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二玉”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笔者以为,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观察。

阅读全文——共47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