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0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2.陂(bēi):池塘。3.堑(qjàn):这里指水渠。4.回:弯曲。5.堑:沟渠。6.回塘:弯曲的池塘。7.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北山绿色的山泉涨满山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里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

北山将绿波投满了横塘岸边,溪沟池塘水色波光摇晃动荡。因细细数数落花才坐了很久,缓缓寻觅芳草才很晚回家。

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的山腰中,因自号“半山”。钟山又叫北山。这首诗就是写他住在钟山时的闲适之情。
人们会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在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却又颇有点蹈袭前人的痕迹。那是怎么回事呢?
王维有两句诗说:“芳草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有两句诗说:“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那么,此诗的“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是不是有抄袭唐人诗句的嫌疑?
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互相对比,硬指某人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他着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这样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是本人不自觉的,但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不期而然的会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些方面有些暗合。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
王安石在北山闲居,日长无事,常到附近坐坐走走。这首诗便是写他的闲适生活。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他此时仍是一样心情悠闲,一边走着,一边注意地上长的青草。春天快过去了,比起前些时,草地又扩展了,草也再长高了。他走走停停,悠然适然,也不知这回家的路到底走了多少时间。
这就是他当情当景写出来的诗。他哪里想到要去蹈袭前人。
当然,“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他也许多少感觉到,也许仍然不自觉。但终究来说,他是自己的诗。
用“细数落花”来模写“坐久”,不仅形象很美,而且构思精细。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不仅大有理由,而且写尽闲适之情。《三山老人语录》云:“欧公(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细数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评论是公允的。(刘逸生)
这首诗反映的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清?康熙时吴之振在和吕留良合选的《宋诗钞》中,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于闲淡之中。”这自是明眼人洞察肺腑的评论。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伴君如伴虎,王安石在仕途中是倍尝了其中辛酸的。诗的末句自叹并无超众之才,这当然是聊以解嘲的违心之论了。王安石学禅的契机于此可见。
苏轼的和韵之作更为出名,他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这位伟大诗人宽容和仁爱的情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两年后(1086),王安石去世。而早在他去世之前,朝廷旧党就已经复辟,新法全盘被废。此时,苏轼因主张对新法区别对待而与昔日同党——此时重登相位的司马光发生严重冲突。宋哲宗追赠王安石太傅之位,苏轼代拟了一份敕书,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兼诗友:“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的《北山》写于他晚年退居北山,也就是南京的钟山之后,这是我们解读的背景。前人称这两句诗的妙处是“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也有评论家认为这两句诗达到了“物我两忘,闲适自得之至”的境界。其实他这两句诗,我以为妙处恰在于它表面看来是闲适的,而骨子里却充满了惆怅;外弛而内张,甚至无妨说它的“弛”,正是为写他那胸中胀满了的一种失落之“张”的。
试看这“久”和“迟”,自然是一种悠长的感觉。谁的感觉?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诗人自己。果真那么“物我两忘,闲适自得之至”,他也就不会感到时间这么长得难以打发了。这“久”与“迟”,不就分明已暴露了他有一种光阴虚掷的感觉吗?唯其虚掷,是以才觉其漫长。再细味落花而要“细数”,分明是写出了一种无聊的状态。而“缓寻”虽说是寻的“芳草”,又何尝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行动?而最能写出作者内心的,是“坐久”与“归迟”,不必那么急着回去,因为已无什么事要等着自己去干了。
诗充满了喟叹,而之所以写得这么美,也正是不甘寂寞的一种表现。装点失落,正是深伤于失落。正是这种蓄意的掩饰,把他那怅然一往之情泄露无遗了。
一直悠然自在的守在家里,偶尔抬起头,望向窗外的时候,看见蓝蓝的天空,浮云一片片的悠然飘过,阳光晴好,树叶依然青翠,躺在床上,能更清晰的看到白云在飘动,仿佛在自己的眼前走过一般,这时候慌乱的抓起相机在窗口不停的拍下蓝天白云的场景,只是这一方天地真的好小,镜头收到的也是很小的空间。
于是急冲冲的走出家门,去宽敞的公园拍照,湛蓝的天空,廊桥流水,垂柳拂面,湖中倒影成趣,一弯小桥如月,钩住两岸湖水,站在上面体会着独立小桥风满袖,还有那一池莲花虽已谢了,却有片片青翠的荷叶衬着高挺的莲蓬,亭亭玉立水中,也收入了我的镜头,兴致很高,不如学学王安石,坐在草地上,花丛间,“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来一个弄花香满衣,忘我,沉醉。
古诗中,对于落红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有“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闲适;有“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的思念,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洒肆中”的意气风发……
锦绣花园、波托菲诺、纯水岸,能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能一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耳福;能获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安宁,也能挥洒“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快意。
落寞的无奈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宋)王安石《北山》
保守派大诗人苏轼去看望他的政治对手、大改革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十三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此刻正罢官在家,在观察四季更替中消磨日子。他的改革措施不可谓不先进,政策不可谓不合理,绝对是革除大宋王朝积弊的良策,许多方法甚至超越了那个时代。正因为他过于超越所处的时代,不能被世人理解,同时代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追随他,所以他可任用的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在推行他的政策中趁机捞取个人好处,生生将好事搅黄了。保守派其实未偿不知道王安石的苦心,只是他们没有王安石的理想主义,比王安石世故,更深刻体察人性的劣败和自私,知道任何的改革在缺乏诚信的灵魂面前终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成为被恶人利用的工具。反正最后审判日的大洪水是无法避免的,与其殚精沥血地修建一艘脆弱不堪的方舟,不如暂时对千疮百孔的防洪堤修修补补。可是人心不古,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废弃革新回到老路后,连修修补补的人也在偷工减料了。苏轼写道:“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此时此刻,在王安石蛰居的南京钟山的一个小村里,两位最有思想的心灵碰撞在一起,在他们的身后,是一片人性的废墟。
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古往今来,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咏秋的佳作也不胜枚举。秋风萧瑟,残荷听雨,衰草连天,北燕南飞,斜阳西坠,落霞齐飞,一个个美丽的意象,一抹抹动人的秋景,在文人的眼中,都烙下了萧冷清寂的印记,因此,自古文人都悲秋。而在达夫笔下,故都之秋则以其清,静,悲凉的韵味,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那些兰色或白色的牵牛花,给人的是素雅纯净的感觉,而牵牛花底下,那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与高远辽阔的蓝天融为一体,给人的感觉又是清凉而疏朗的。一椽破屋,一碗浓茶,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这一切,都让人感受了一种秋天的气息正扑面而来,不禁使人联想起王安石的《北山》里的诗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样一种几许落寞,几许悲凉的意境来。
那满地的细软的槐花,树影下扫帚留下的细纹,无不给人清冷寂静的感觉,而秋蝉衰弱的残声,斜桥影里淅淅沥沥的秋雨,缓慢而悠闲的京腔京韵,都触动着人们善感的神经,使人生发出一种苍凉而无奈的感觉。
现代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大而言之,人与自然的冲突而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而有人文危机,人与人的冲突而有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冲突而有精神危机,各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有价值危机。这些冲突、危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依和合文化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来化解,以达到相互的融合。和谐文化的这种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
小而言之,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可能面临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就业的优劣、工资的多寡、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冲突、情感的危机等,都会引起人的焦虑、烦躁、苦闷、忧愁、悲伤等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心理不平衡。
而休闲可以体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恬淡,“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闲情逸致,这些和谐的闲适情趣不但可使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使失衡的心理安定下来,一切的冲突、失衡、无序,在这种情境中都能获得一种心情平抚、精神和谐的生命力量,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相互沟通、互融互济的人和天和的心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