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除夕守岁诗话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
0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是改年更岁之夜。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除夕》中记载:“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由此可见,守岁是我国人民的古老习俗,其最早的驱赶百鬼的含义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多有描绘。

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中生动地记叙了诗人在除夕与妻子一起宴饮守岁的情景,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守岁诗之一。

阅读全文——共4541字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过年食品杂忆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访问中国,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引了两句诗来形容卡梅伦的到访,诗说:“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这首诗出自唐朝的史青笔下,在《全唐诗》里,这是史青留下的独一无二的一首诗,题目叫作《应诏赋得除夜》。是史青向唐玄宗自荐可以五步成诗,唐玄宗于是下诏,在除夕夜命他即席赋诗。史青于是写下这首除夕的景象。因为过完除夕就是中国习俗一年的开始,寒冬将随之远去,春天就来临了。

史青的全诗是:“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在史青眼里,只有后园的梅花。他看不到的,或者是他没有看到的,是除夕夜的美食。

阅读全文——共2783字

80后的我们为何不结婚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致所有徘徊在围城门口的朋友

80后早期的我们,按理说现在也老大不小了,搁在解放前这个年纪孩子都满地跑了。看着身边也有不少同龄人结婚生子了,可大部分还都踌躇着,恩,一提结婚就抽搐!

为什么我们还死皮赖脸的拽着青春的尾巴不结婚呢?

阅读全文——共2132字

韩松:八零后为什么比我们那时还艰难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与同事们吃饭,现在的同事,大多是近年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八零后的居多。我回办公室后,发了一条微博:春节前同事们聚餐,不少孩子散席后都返回租住的房间,打听了一下,都挺贵的,单位附近的一居室要三千多元。如果不是家里资助,他们今后都买不起房。我感到八零后的生活,其实比我年轻那会儿,更加艰辛,但他们希望获得的,却比我那时要多得多。我感到社会有问题,却说不清楚。

结果,有很多跟帖,令我颇有感触。

我跟他们相差二十年。二十年前,我跟他们一样,来到北京上班。一九九一年,一个月大概有三五百元的收入。两年后上升到了千元。另外,单位可以分房子。大概上了五六年的班后,我分到了两室一厅,有八十平方米。后来又用十几万元的”单位优惠价”买了下来,一直住到现在。那时候的时尚玩意儿,比如BP机什么的,也都有了。我还在一九九二年买了第一台黑白的笔记本电脑。那时,常与同事一起到新华社西门外下馆子,啤酒两元一瓶,我们无忧无虑。我买书也很多,九十年代,书还很便宜。二零零零年,我的《二零六六年之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出版,四百多页,卖十七块钱,现在再版,同样厚,要卖四十块钱。我在一九九八年买了第一部手机,一千多块钱。

阅读全文——共416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