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宋·尤袤《寄友人》残句
胸中深处像衣服皱折样有千万般事情要向对方倾诉,可是等到见了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诗人体察入微而真实。
未见面时,是理性思考,要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能梳理出个头绪来。一见面,感情激动,一切由感情支配,千言万语同时涌上心头,冲垮了原来理性思考的安排,不知如何说起,反而一时语塞。没有机会时千言万语,有了机会时一句也无。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说明感情的深厚。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多少人心中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就被香山居士定格于此。爱情,是美丽的。
可是,“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两句话,定义了千娇百媚的玉环——祸国殃民。孔子见南子,失礼有多,错在南子。也许,先生意在:淫荒,必遭愤恨。
双重的意境之外,是否还有第三重?“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写在这里,早已不成祝福之词。就当它是同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