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被遗忘的佳句·王梵志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0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
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身上无衣挂,长头草里蹲。到大肥没忽①,直似饱糠牲。长大充兵仆,未解弃家门。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
继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若不急抽脚,眼看塞天破。
既然刚提到了王梵志,那就再选一组王梵志的诗来看看吧。王梵志是初唐时期的一位诗僧。他的出身也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冯翊的《桂苑丛谈》中是这样说的: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今河南浚县)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剥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7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这里说王梵志是从树疙瘩里长出来的,倒和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来有类似之处。当然,如果从“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推断,树上是不可能结出婴孩的,十有八九,王梵志很可能是个弃婴,父母将他丢弃在树洞中,结果被这个叫王德祖的人拾到,后来人们加以附会,犹如“穿井得一人”的故事一样,就传成了这个样子。
不过,要说这王梵志出身神奇,是“菩萨示化”,确实有点夸张,但是江湖夜雨翻阅王梵志的某些诗时,却吃惊地发现王梵志诗中的某些思想,着实超前的可以,似乎在预知我们今天的某些事情。
比如我们这里选的这三组诗,就体现了“计划生育”的思想,“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这就是“只生一个好”的思想嘛;“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 “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这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思想;“继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这是在预示未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情景。在千年前的唐代,王梵志居然能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让人非常惊奇的。这未免让我们怀疑王梵志是否真的能预示世事。江湖夜雨还发现,王梵志在这样一首诗中居然预测到未来人地关系紧张,普遍实行死后火化的情景:
生死如流星,涓涓向前去。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已后烧作灰,飏却随风去。
这里说由生到死是挡不住的,死了万年多的都化成了微尘,死了千年的成了化石泥土,死了百年的,骸骨还在坟墓里,以后陆续死得人多了,就没有这么多土地好埋,于是就烧成灰,随风散去。在唐代,普通是实行土葬的,王梵志居然能想到这些,实在令人奇怪。
王梵志的诗,俚俗如话,在唐诗中可谓别具一格。但他的诗类似于佛门偈语,在旧时一般不当作诗来选编,而且一般文人也瞧不起他这种太过俚俗的诗。王梵志的诗后来失传了许久,幸好在敦煌石窟里被发现,这才重见天日。清人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中当然不会有他的诗,《唐诗鉴赏词典》中收录有三首,但没有收入上一篇中提到的“城外土馒头”那首,我觉得是个缺憾。另外本篇这几首“计划生育”诗,也相当有意思,不妨一读。比我们现在讲的什么“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水平要高得多。
当然,王梵志风格和其他唐代诗人很不一样,读来像吃了一粒怪味豆,他的诗里,没有典故,也不讲究典雅、工整,更不推崇含蓄矜持的名士派头,闺门风范。他的诗看似信口而出,平白如话,语不惊人,但笔调直接犀利,可谓剔肤见骨,直指人心,王梵志的诗中谈生死的较多,让人读来,会在警悚中深思。我们在欣赏流行歌曲时,听腻了嗲声嗲气的娇娇女后,偶尔听上段雪村的“翠花上酸菜”,也觉得挺开胃的,王梵志的诗,我想也会有此功效。
①肥没忽:具体文意不详,大概是唐代俗语,从上下文来看,应该是没有长胖的意思。“到大肥没忽,直似饱糠牲”,就是说像吃糠的牲口一样,到大也长不胖。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