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竹清松瘦 目录 随笔杂谈,Tags: ,
1

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由当时中央公园董事会发起成立,轩名由我国近代名人朱启钤所定,取自杜甫诗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次旅,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之意。“旧雨”指旧友,“今雨”指新友,“来今雨”意谓新旧朋友来此欢聚。
纵观中山公园的历史,来今雨轩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占有特别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这所建筑,参与和目睹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许多重要事件,来今雨轩建店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接待过无数革命家、文艺家、海内外知名人士及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的佳话。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文/图 张舜尧

茶社印象

来今雨轩茶社坐落于北京紫禁城西侧的中山公园内,深藏在郁郁葱葱、苍松翠柏的皇家园林中。从公园正门进入,沿公园东侧长廊曲折北行,远远就可望见一座黑筒瓦歇山卷棚屋面、传统四廊八柱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走到近前来今雨轩茶社即可映入你的眼帘,只见正门上方悬挂着由著名书法艺术家郭风惠先生按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于1971年题写的黑底金字匾额“来今雨轩”,字体端正有力,刚柔并济,深得颜氏真髓。正门两侧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为清代大学者孙星衍撰写,寓意深刻,且正合“来今雨轩”之意,上联写出不能放过绝佳的皇家园林环境,下联与轩名暗合,点明来今雨轩茶社是宾朋相聚之地。
茶社西侧是一片古柏,其中年龄最大的有7棵,树龄已达千年。据史料记载,这里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古柏即是当时所植。离茶社最近的一棵,名为“槐柏合抱”,柏树当中,生生长出一棵老槐树,而且都枝繁叶茂,实属罕见,犹如一位长者见证着京城悠久的历史。
古柏群的南边,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再往南,就是由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坊,原称“克林德”坊或“公理战胜”坊。此牌坊从北京西裱褙胡同转移至此,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走进来今雨轩茶社大厅,室内富丽堂皇的屋顶,攀龙附凤的玉柱,使人尚能感受到皇家的高贵与典雅。大厅里摆放着藤编桌椅,绿植花草点缀其间,镂空屏风相隔,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大厅天花板为中国古典建筑吊顶式样,由5间共480块相同图案彩绘搁板拼成,图案来自于唐代敦煌飞天壁画,名为“天女散花”。厅内矗立两根彩绘龙凤柱,凤在上,龙在下,为晚清风格。
厅内来客接待柜台开出一个大扇面花窗,寓意“与人为善”。柜台木门雕花镌刻蝙蝠、铜钱吉祥图案,寓意“福在眼前”。厅内3间散座以栏杆围成,栏杆式样与厅外长廊式样相同。沿长廊进入厅内落座品茶,在茶社内,又似在园林中,悠然自得。
厅内有四处雅间均为白墙青瓦,四扇木门雕花分别为梅、兰、竹、菊四君子,梅的“疏影”,来自宋林逋《山园小梅》诗;兰的“素华”,来自屈原《九歌》;竹的“潇湘”,来自舜与娥皇女英二妃的典故;菊的“掇英”,来自陶渊明《效陶彭泽》诗。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厅西面有一大间,可容纳20余人,名为“味闲堂”,或品香茗,或观字画;可独自小憩,亦可宾朋聚会;堂名取自颐和园乾隆读书赏画的“味闲斋”。厅内另有雅间两处,一间为“迟月轩”,屋内开有天窗,夜晚可品茗待月。一间直接与后院相通,名为“通幽”,取自唐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诗。
走出大厅,来到来今雨轩的后院,又见茶社后院的楹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联为清代书法大家傅山所撰,联语描绘出茶社由外到内之景,味道十足。举目四望,松柏掩映之间,自然散乱地堆放着一些湖石,衬着矮花墙外的青翠竹林和缠绕的老藤。抬头东望,是紫禁城高耸的端门,伴着落日的余晖以及喜鹊的偶鸣,越发静谧。

历史佳话
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由当时中央公园董事会发起成立,轩名是我国近代名人朱启钤所定,取自杜甫诗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次旅,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之意。“旧雨”指旧友,“今雨”指新友,“来今雨”意谓新旧朋友来此欢聚。
纵观中山公园的历史,来今雨轩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占有特别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这所建筑,参与和目睹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许多重要事件,来今雨轩建店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接待过无数革命家、文艺家、海内外知名人士及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的佳话。
周恩来于1920年夏在来今雨轩举办茶话会,邓中夏、张中府等人出席会议。
鲁迅先生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常到来今雨轩饮茶读报,并与众多文化界名人在这里聚会。
1920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第一次年会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举行。青绿树木掩映着的一排平房,里面房间相通,摆着椅子、长凳、方凳、圆凳。到会的人大多是教授、学者、外国留学归来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李大钊主持会议,特别着重指出,少年中国的人才济济,应共同努力合作,使人民得到解放,中国得到新生。
1920年底,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在北京开始酝酿组织文学研究会。翌年1月4日,在来今雨轩召开了成立大会。
1924年7月13日,北京反帝大同盟在来今雨轩成立,亦称北京反帝国主义大联盟。由北京学生联合会、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政治生活》社等50余团体及国会议员胡鄂公等发起组织。
许地山和周俟松的婚礼,也是在来今雨轩举行的。周俟松保存下来的当年的日记,在1929年5月1日那一栏中,写着“风和日朗我们于九时行婚礼”,下面另一行字是周俟松1977年6月补注的“日记之一页上为许地山注字。”两人的婚礼选在来今雨轩举行,是周俟松的建议。
1935年,萧乾毕业于燕京大学,7月1日受聘于《大公报》。冰心遂成为他的重要撰稿人。那个时期,他每月都从天津来到北平,在“来今雨轩”举行茶会,同时约稿。
1949年7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平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徐悲鸿当选为主席,江丰、叶浅予当选为副主席;蔡若虹、刘开渠、吴作人、李桦、古元、王朝闻、倪贻德、力群、朱丹、野夫为常委;全国委员41人,候补委员10人。
蔡锷成功潜逃的传说之一,是蔡锷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曾鲲化策划了蔡锷潜逃的方案。11月11日,蔡锷同小凤仙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饮茶,跟踪他的密探装成游客,就坐在不远处的茶桌上。少顷,蔡锷假装去上厕所,密探见其衣物全留在原地,料他不会走远。岂知蔡锷直奔府右街曾鲲化家中,男扮女装,由曾家的厨师和马夫用轿子抬到崇文门火车站,送上直达天津的专车。
棋圣吴清源也曾经常在这里摆棋局。林徽因在来今雨轩时期,也是她的创作高峰期。张恨水常常坐在来今雨轩的后院茶座,创作《啼笑姻缘》。

文化底蕴
来今雨轩茶社自1915年开业至今已有91年的历史,地处皇家园林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今雨轩茶社历经91年风雨几度更迭,中山公园于2004年9月正式立项在原址恢复来今雨轩茶社。
恢复“来今雨轩”茶社,其实是文化的需要,北京已经明确把文化当成一个产业来抓,而且首次明确定位为打造全国文化中心这样的概念,中山公园也需要文化建园,随着传统文化的慢慢复兴,这样的背景让来今雨轩茶社在原址上重新恢复老字号有了动力。茶社着重体现历史上团体聚会的性质,让人们在休憩中体验更多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给予来今雨轩的功能定位非常多,比如文人聚会的场所、社团结社的福地、小说创作的源泉等,作为重张的新茶社,来今雨轩除了承担现有茶社应有的功能外,还要强化茶社开辟新领域的使命,全面提升传统文化的格局。学术沙龙、书画讲座、商务论坛、同学聚会、新闻发布会等各类精彩活动均可在茶社举行。
来今雨轩茶社经营面积近500平米,有散座及大小包间。茶社内部可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悠扬的琴萧之声不绝于耳。以“梅、兰、竹、菊”命名的四套雅间气氛宜人,茶社最大的聚会单间名为“味闲堂”,面积达50平米,可容纳30于人在此纵论天下。而带有天窗的“迟月轩”在白天可享受温暖的阳光,夜晚可品茗待月。特别是前后花园更是品茗聚会的圣地。茶社同时还准备了特级龙井、陈年普洱、台湾乌龙、铁观音和天然花草茶以及具有80年历史的冬菜馅包子等精致茶点。
来今雨轩茶社现特邀请北大著名教授楼宇烈等知名学者,在茶社成立“东明书院”,其宗旨是保护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书院还定期举办国学讲座活动。
茶社同时还特邀中国第一古琴演奏硕士巫娜,在此开办“丝桐馆”。作为一家成人的私塾,其主要目是进行传习与教授古琴艺术。琴馆同时还举办丝桐雅聚以及丝桐乐会。每次雅集会有一个主题和一个主讲人,大家可一起探讨、交流、品茗、弹琴。每次丝桐乐会,主旨是为古琴的创新以及青年一代的琴人和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为愿意听到古琴音乐的人提供一个听琴的空间。在这个平台上,古琴与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进行交流、融合。
最值得感触的是茶社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在紫禁城隔壁饮茶论道。茶社东南百米处为天安门城楼,左侧与紫禁城端门齐平仅一墙之隔。充足的空间,幽雅的环境,独特的风景,惬意的感受,在喧嚣的都市中闹中取静,享受宁静、享受品位、享受生活,在来今雨轩都能得到最大的实现。坐拥皇家园林静谧的一角,手捧一杯香茗,耳畔传来一缕缕悠扬悦耳的琴声,如高山流水,似溪流淙淙,令人如醉如痴,心驰神往,好一处世外桃园般的福圣净地!

 

二(转自王金波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9c231b0100gr0j.html)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好多年了,在自家茅舍的大门上我总喜欢贴上这副对联。这也是我创作行草的保留篇幅。 每每春节前,还有好多乡民从好远来索此联字,这副联自我总感觉得心应手,写千遍万遍不厌。这里面的每一字型结构、每一笔划运行我都曾用心琢磨过,挥就成篇 后,自有几分得意。

一些年轻后辈看到这副对联,会问是那位古代诗家的名句。我虽然是颇知名的乡野文人,对此可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最初只是偶然所遇,感到此联很有意境,可做人生座右铭,于是就经常练笔,装装门面写了这么久。

这付对联字面很直白。叫人也容易理解,但真正理解深透还不是那么简单。这里不妨先谈谈“春秋”,应该说不单单仅指春季和秋季,中国历史上有春秋朝代,儒家先祖孔子就是春秋时期人,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记载也是春秋之事,春秋朝代起名何源,今人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春秋”是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事实证明春秋之历史是有志人谱写的,壮丽春秋的精彩只有成大 业者才有切身体会。而常人看来,多把“春秋”理解为时光和岁月,岁月的脚步总是不悠不荡行走着,闲情逸致中会让人兴致飘渺、心旷神怡,有人想留住岁月的脚 步,珍惜和流连这无限地美好,“莫放春秋佳日过,”就是叫我们要珍惜时间和时光,不能轻易地让一年一度的好时光轻易地从身边溜走。

我们这里算是亚热带地区,也可以叫温带地区,季节的反差很是明显,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分明,要数春秋两个季节最为美 好。夏天太热,赤日炎炎似火烧,冬天太冷,冰天雪地北风寒。而唯有春天和秋天,不冷不热,非常有利大自然万物生长。而人们在这两个季节里生存也感到特别舒 适,春温秋肃,春华秋实,春光秋色是上帝对大自然的恩赐,春秋天是大自然的骄子,难怪人们把春秋时光称之为佳日。

人是具有高级智慧的自然尤物,他们承载着主宰世界改造自然的重任,社会就是依靠他们推动历史前进。作为有高度重任的 人类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对自己要有严格的鞭策。要用一些至理名言时时自省自己。“莫放春秋佳日过”,就是一句既有哲理而又带普遍说教真理的警 句。它既适合高级统治阶层,又适合于底层的寻常百姓。如若大家都珍惜春秋的大好时光,不让潺潺的时光流水轻易地从身边流过,让时光变成硕果,让春秋形成收 获,这样我们每个人也就都会成为时光的主人。

“莫放春秋佳日过”,这句话是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很难。人生境界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有的人人生观念 是快乐与享受,每天无所事事,吃得饱睡得香,有酒有烟有茶就开心,有钱高消费就是珍惜时光,而有的人认为多进行体力劳动、智力运动、健身活动才是珍惜时光 的胜利者,还有人认为每天能呼风唤雨,制服他人,高高在上做人爹爹就是人生的坐标。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就有了不同的“莫放春秋佳日过”。但总的来说都是想 追求自己认为的美好,在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对美好的展示。

而对联的下联则是对一个真诚者的定格。应该是上联的语义延伸,上一句是说对自己,下一句则说的对他人,“最难风雨故 人来”。当一个人处在风雨飘摇的困难时期,一些不真诚的朋友都很自然远离了,所谓社会朋友供富贵者多供患难人少,只有患难见真情。如果一位故友冒着大风大 雨来到你苦风凄雨的寒舍,难道你不受感动?不由衷地高兴吗?所以这里很明智地告诫我们既要珍惜时光也要珍惜友情。时光和友情都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珍惜时 光和友情都是人生一种最美好的愿望。

人生风景五彩斑斓,它的美好多是靠自己主动调度的,人生的生活场景安排也多是自己主动构思的权利。人生要顺其自然地 行走在充满阳光的生活大道,就要有自己的做人准则,就要有自己的生活坐标,就要有自己的行动指南,我们不能辜负自然赐予我们的各种美好,这就要“莫放春秋 佳日过”。我们不能忘记施舍和奉献人间的真情,要想着他人为着他人,还要牢记“最难风雨故人来”。

« 上一篇: :下一篇 »

One Response to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