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更兼细雨…

竹清松瘦 目录 随笔杂谈
0

在南京城区,最常见的是梧桐树。它们排列在街边,向天空伸展枝干,用巨大的冠构织出绿色的浓荫。我们常说的“林荫道”,一般就是指被梧桐树荫覆盖的道路。

?

南京的梧桐,以前被人称为“法国梧桐”,那是因为当年法租界所有的行道树几乎都是梧桐。中国的植物辞典上也把梧桐称为“悬铃木”。悬铃,是指梧桐之果,它们悬于枝头,状如荔枝,也像铃铛,故得名。据说世界各地的梧桐,都源自中国。欧洲人将其引种杂交,使之叶更阔大,冠更葳蕤,再输出以至成为世间栽植最广的行道树。这只是一种说法,也许并不准确,要请植物学家来作定评。

?

梧桐在中国古已有之,在古诗中可以找到证明。在《诗经》中便有梧桐出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庄子文章中的南方之鸟“鹓雏”,就是凤凰,凤凰只有见到梧桐才栖落。古人将梧桐和凤凰相联系,可见梧桐的高贵。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出现在古人诗中的梧桐,大多在秋风秋雨之中,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孟浩然绝句中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古诗中与梧桐相随的,是悲伤愁苦的心情。王昌龄的七绝《长信秋词》,以秋风中枯黄的梧桐开篇,写一个幽囚深宫的女子寂寞孤苦的生活:“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梧桐这个意象出现在诗中,就代表着凄凉和孤寂,这似乎成了诗人们的共识。在宋词中,这样的意象就被用得更多。

?

南唐李后主的《相见欢》,尽人皆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秋天的梧桐,和离愁相连。李清照的《声声慢》,流传更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词中,提到梧桐的不止一处,她的《鹧鸪天》中又出现梧桐:“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也是愁苦的情绪。似乎也是不谋而合,诗人们写到梧桐,总是“更兼细雨”,雨中的梧桐,更能传递离情别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的《更漏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

此刻,从我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马路上的梧桐树,时令虽是初秋,梧桐叶仍是一片碧绿。再过些时日,秋风秋雨渐紧,梧桐叶会如金色蝴蝶一般满天飘舞。生活在喧嚣市声中的现代人,很多人对大自然的变化视而不见,也许很难走进“梧桐更兼细雨”的古诗意境中去了。(赵丽宏)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