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Tags: ,
0

菩萨蛮
晏几道
哀江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晏几道早年风流浪漫,与沈廉叔,陈君龙友善,每作词,授两家歌女莲、鸿、蘋、云等演唱,以为娱乐。他的词大部分为这些歌女而作,本篇也是如此。词中虽有音乐描写,但意旨不在音乐,而是借写弹筝来表现那位当筵演奏的歌妓。《小山词》中有多处提到筝,如《鹧鸪天》“手撚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 离声入旧弦。”《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筝和小莲往往并提,这首词里所写的弹筝者很可能就是小莲。这首词不仅写她的弹筝技巧,同时还表现她的整个风情。

开头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在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和“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字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或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

词的上片侧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来写弹者,下片则侧重写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有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风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未离开弹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象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可见幽恨深重。

上下片各分两层次。上片“写”、“传”两个动词最为吃紧,从“写”到“传”都是写弹奏,但“写尽”云云主要指对湘江曲的内容创造性地予以再现;“传”则指演奏时藉以传自己身世之恨,两个动词不可互相移动易。下片以写弹筝女子的眉眼为线索,准确地用了“慢”与“低”两个形容词,而从“秋水慢”到“眉黛低”,也明显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从这些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更多地是在写人,词并没有提供完整的音乐形象,但弹筝女子却神情毕现,读者可以由“纤指”、“秋水慢”和“春山眉黛”想象她的纤秀,可以由以筝传恨和断肠时的眉黛低垂,想象她弹奏时的心境、情绪,而整个人物给人的印象则是哀艳动人。这可能是沈陈两家衰落后,小莲经过流落,又与晏几道偶然相逢时的演奏。作者不作呆滞的刻画与叙述,笔势回荡飘忽,似不着纸。而情感真挚凄恻,于闲婉之中又显得深沉。词的开头“哀筝一弄湘江曲”,蓦然而来,结尾“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悠然而止,极能引发人的回味和想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