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
0

[出自]: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

韩偓(844-约923。),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兵曾侍郎等职。唐亡后去福建依附闽王王审知。他写过许多颓废的艳情诗。

[原文]: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赏析]:

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什么呢?“有鸣鸦”;“无”什么呢?“无鸡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是“花”;“不见”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个很好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

古代不少诗人爱用“自”、“空”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他似乎觉得用一个“自”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我们读韩偓这首诗中的“自”字、“空”字,也是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时伤事之情”的,尽管它寓情于景,思想倾向含蓄不露。

[说明]:

本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

他在写这首诗时,却全然没有赏花的情致。因为花同人比起来,总还是人更能引起诗人的关注。“不见人烟”了,哪还有心思赏花呢?“空见花”的“空”字,就明显地流露了他对“不见人烟”的怅惘、感伤之情。

此诗写唐王朝崩溃后,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乱的黑暗现实,地方军阀给人民带来了无究灾难,广大农村十室九空,一片荒凉。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