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竹清松瘦 目录 诗词相关
0

[出自]: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山(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土。安史乱起,曾逃难入猗青霉洞。代宗时,作任道州剌史。他在政治上实行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对当时的民生疾苦,通过实际措施予以关心同情,如替当地人民营舍给田,轻徭薄赋,因而流归者万余人。在创作上则实践了他的诗歌必须有助于现实,反对“拘限声病,喜状形似”(《箧中集》序)的倾向,所以他自己写的诗也朴质通俗,不剪不伐,甚至令人感到枯拙。

[原文]: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贼退:指西原峦退兵不犯道州
癸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
欤:语尾助词,表示疑问
盖:承接边词
忍:残酷刻薄
苦:急迫
数岁:几年
之:指示代词,指人民
委符节:弃官不做
就,靠近

[译文]:

唐代宗广德元年,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说明]: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这样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诗直陈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芳洁自好。

[赏析]:

这首被评为“笔力遒劲”的五言古体,写得情真意深,拙直可喜。昔年“六句,诗人以追叙开元太平盛世开始,既表现隐居山林的安适,又反映当时轻舶薄赋的情况。当然,这是诗人理想化了的社会。这样描写在于和后面乱世若赋鲜明对比。“忽然”八句概述安史之乱和出任道州刺史时“西原蛮”的动乱。其中突出“西原蛮”攻陷永、邵二州,而不进犯道州,以此和那些“将王命”进行横征暴敛的“使臣”对比。“使臣”六句,把抨击的矛减法睦指最高统治集团,感情是较为激愤搞垮人褒扬“西原蛮”,是为了贬斥“使臣”,说明趄廷之官比‘贼“还心狠手辣。同时,表现自己不逢迎趋时。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有这样的思想,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结尾四句,表面看来好象有些消极,实际上是不同流合污,不为最高统治者效力,最一种抗争的方式。这首诗叙事诗朴拙用语与直抒心意,是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怨愤情调和谐一致表情都朴质自然,真实感人。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