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中女性美描写透析

竹清松瘦 目录 好文欣赏,Tags:
0

翟明女 《名作欣赏(下半月)》 2009年第05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 唐宋诗词 女性美描写 透析
  摘 要:从汉字创造来看,女性与美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美是大千世界纷繁美好事物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人类善以自身,尤其是女性作为审美的对象,把女性外在的容貌、体态乃至内在的性格、品德等作为美的标准。在我国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中,古代文人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细腻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美女图。文章对600首经典唐诗宋词进行了穷尽式考察研究,全面透析出唐诗宋词对女性美的多角度描写:花想容;冰肌玉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巧笑倩兮;娉娉袅袅;淑且真;波澜誓不起;宜其室家。达到对唐诗宋词中女性审美艺术的全面审鉴。
  
  象形字“女”,有学者认为它是“用一条颀长的曲线自首始而至凹凸起伏的肩背、腰际、臀股,乃至膝至胫,至腿至足,尽显婀娜之姿态美”①;也有学者认为它标示了古代女性的惯常姿态“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室内居处之常见姿态”②,展示了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基于生理学意义上的前者,还是基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后者,无疑都体现了人类对女性美的基本认知和审美追求。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是对人自身的理解。我们非常了解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个经验也反映在语言文学艺术中。在古代,人们以自身,尤其是女性作为审美对象,把女性外在的容貌、体态乃至内在的性格、品德等作为美的标准。“好,美也,从女子”③,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喜欢,因此,“好”字又常用作动词,表示喜爱的意思。可见,女性之美是大千世界纷繁众美中一道极为亮丽的独特风景。那么,什么样的女性被看成是美的?女性美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在我国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中找到近趋完美的答案。
  在自唐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蘅塘退士编选的300首经典唐诗⑤和唐诗宋词鉴赏大家郭伯勋教授编选的300首经典宋词⑥中,古代文学史上名声斐然的文人雅士们曾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细腻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美女图。这些美好形象的描写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人类对女性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
  
  一、花想容——花样娇好的容颜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红欲断、杏开素面”,新绽放的红杏,遮盖上一层白雪,雪缀杏枝,白花朵朵,如漂亮姑娘粉脸颜开。苏轼《海棠》:“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海棠花的艳丽迷人如美人酒后的粉面。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极言贵妃绰约芳艳之美,云彩想变作她的衣裳,花朵想变作她的容颜,其美惟花可比。“美人如花隔云端”,这是李白在《长相思》中唯美的想象,他思念的那个像花一样的美人仿佛隔在遥远的云端那头,天边轻盈的云彩都幻化出她的模样,这是诗人理想的高度形象化。
  容颜美是女性美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古人最早的审美意识就是起源于对女性娇媚容颜的感觉。“美”的本字为“媄”。“媄,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声”,指女子颜色美好。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文中所思女子娇好的容颜在朦胧月色中更显美貌。“姝,好也”也指女色美好。张舜徽《约注》⑦:“姝当以色美为本义。姝之言朱也,谓女色红润似朱丹也。”姜夔《翠楼吟》:“人姝丽,粉香吹下。”
  在唐诗宋词中,常用各种类花来形容女性的容颜美,如桃花、梅花、梨花等。
  万俟咏《三台》:“会暗识、夭桃朱户”以夭桃灼灼比喻女子的娇脸。如此比喻在《诗经》中也曾有经典运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美丽的女子有艳如桃花的容颜。晏几道《鹧鸪天》:“歌尽桃花扇底风”,也用桃花喻女子面庞的娇嫩。
  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用梅花写女子侧影。古代女子时髦爱俏喜用梅花妆,据《太平御览》记载,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便是后来流行的梅妆。欧阳修《诉衷情》:“呵手试梅妆”;田为《江神子慢》:“铅素浅、梅花傅香雪。”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绘杨贵妃:“雪肤花貌参差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如梨花般雪白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东坡曾用乐天语作送人小词云:“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带雨。”
  
  二、冰肌玉骨——洁白润泽的肌肤
  
  “ ,白好也”,《段注》:“色白之好也”,美丽的女性肌肤像洁白的玉石一般白皙、滋润、有光彩。
  杜甫《佳人》:“新人美如玉”;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温庭筠《杨柳枝》:“正是玉人断肠处”;吴文英《澡兰香》:“玉隐绀纱睡觉”等等,均用玉来喻美人。由此可见,肤色细腻润白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内容。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如玉肌肤细嫩柔滑、体态匀称,堪称国色天香。
除了用玉来比喻女性整个人之外,在唐诗宋词中,还常常用玉来对女性手、臂的肌肤进行特写,由此传递出所写对象美貌无疑的信息。如,杜甫《月夜》:“清辉玉臂寒”;苏轼《贺新郎》:“扇手一时如玉”;吴文英《浣溪沙》:“玉纤香动小帘钩”、《祝英台近》:“玉纤曾擘黄柑。”
  美玉的主要特点是凉、润、洁、透、白,这些与冰很相似,所以人们也常常用如玉的冰来描绘美女的肌肤。吴文英《齐天乐》:“素骨凝冰”;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田为《江神子慢》:“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美人不必多施粉,玉容也如冰般洁白。琼枝,是包冰裹雪的枝条,常比女性貌秀才美。周邦彦《拜星月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相遇的女子身肢晶莹素洁,貌态艳丽热情。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此外,白居易《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筝》:“十指剥春葱”;方干《采莲》:“指剥春葱腕似雪”;吴文英《齐天乐》:“柔葱蘸雪”等等。这些语句中的喻体与玉、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水盼兰情的眉眼
  
  “盖目乃心灵流露之官,人遂谓是精神汇注之处。”⑧吴文英《莺啼序》:“长波妒盼,遥山羞黛”,写的是明亮的水波忌妒美女流转的眼波之美;青苍一线的远山羞愧不如美女的黛眉。
  “媚,说也”,甲骨文字形是面朝右的一个女子,头部有只大眼睛,眼睛的上部是弯弯的两根眉毛。李孝定认为:“女之美莫如目,故契文特于女首著一大目,又并其目而象之。”《段注》:“说,今悦字也。”张舜徽《约注》:“许训媚为说,谓色好悦目也。女色好谓之媚,犹石之似玉者谓之 耳。”张祜《赠内人》:“媚眼惟看宿鹭窠。”
  眉妆时髦,眉梢以拖长为美,所以唐宋女子画眉,特作长长的远山之形,使双眉弯弯细而长。晏几道《六幺令》:“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欧阳修《诉衷情》:“故画作、远山长”;《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如远山”。辛弃疾《念奴娇》:“帘底纤纤月”,以如弯月细长的眉毛来指代女子,描绘出女子眉眼的清秀。
  既然女之美莫如目,那么,对美女眼睛的描绘便是文人青睐的点睛之笔了。贺铸《薄幸》:“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美女不必浓妆,那滴溜溜的眼波流转,半带羞情,美不胜收。周邦彦《拜星月慢》:“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细观佳人,望人之眼如秋波之媚,脉脉之情如春兰之幽。吴文英《齐天乐》:“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也写女子目光如秋水而含媚,面貌似幽兰而含情。用水波来比喻美女的眼睛,使眼神更为灵动有情,成为文人善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李白《长相思》:“昔时横波目”,横波目便指秋波流动的眼睛。晏几道《六幺令》:“已向横波觉”,目光斜视如水波横流,用以形容眼睛的神采。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时彦《青门饮》:“醉里秋波”;张先《菩萨蛮》:“当筵秋水慢”等等都用秋天的水波来形容女性的媚眼。

  
  四、巧笑倩兮——甜美乐观的笑态
  
  “笑是最流动的、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泛到口边”,“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闪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牙齿的光芒”⑨。李白《清平乐》:“一笑皆生百媚”;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善笑的女子有一种乐观健康积极的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位因笑而扬名的美女形象,那就是《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她第一次出场,“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第二次出场,“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婴宁的人物形象成为善笑美女的典型代表。
  “妗,一曰善笑貌”;“妖,一曰女子笑貌”。妖,旧时也为艳的意思,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美丽的容颜加上甜美的笑态,无怪乎曹植以“美女”称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女子笑得很美称巧笑。贺铸《浣溪沙》:“巧笑艳歌皆我意。”
  周邦彦《瑞龙吟》:“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美人一大早,敷上淡淡的黄粉妆,尽显淡妆之美、娇羞之态,但是更为吸引人的是那串串银铃笑语声。韩元吉《六州歌头》:“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
秀眉、梅妆、笑脸,女子的美貌与柔顺尽显。贺铸《浣溪沙》:“笑捻粉香归洞户”,美人迎寒趁着月色摘梅花含笑而归,表现女子对生活的无限乐观热爱之情。
  唐宋文人为了在诗词中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笑也必不可少。顾况《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一番热闹欢乐景象;辛弃疾《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元夕观灯会上女子们的欢乐。
  
  五、娉娉袅袅——轻盈纤软的身姿
  
  秦观《八六子》:“无端天与娉婷”;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娉婷,姿态柔美的样子,专指美女。古人对女子的形体美追求亭亭玉立、匀称舒展、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苏轼《于潜女》:“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媚妩也作眉妩,即妩媚,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身材修长挺直是形体亭亭玉立、匀称舒展美的基础。“,长好也”,《段注》:“体长之好也。故其字从。”张舜徽《约注》:“之言茎也,谓其身长而直立也。女子以身长为美。”“,直好貌”,表现女子身材直,腰肢细而美好的样子。《段注》:“直好,直而好也。”张舜徽《约注》:“女身直好者则细腰易见。”“同,直项貌”,指女子身材直挺、项脖细长的样子。柳永《采莲令》:“千娇面、盈盈伫立”,表现了女子面之多情,伫立时美好仪态。
  女性若善歌舞,必然更添婀娜。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写所恋女子的体态与嗓音,念其歌舞才能。“,曲肩行貌”;“娑,舞也,诗曰市也娑”。这两个字着力展示女子体态的舞姿美。,表现女子一边使两肩曲折晃动,一边行走的样子,是舞者之容。张舜徽《约注》:“谓且行且动其肩也,舞者步履如此。”娑,张舜徽《约注》:“娑犹般旋也,舞者之容也”,表现女子婆娑舞姿。白居易《长恨歌》极写杨贵妃舒缓的歌声与轻盈的舞姿:“缓歌慢舞凝丝竹”、“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杨柳丝细、长、直、轻、软、柔,是最能表现女子优美身姿的喻体,所以自古成为文人墨客描画女性时的最爱。张先《醉垂鞭》:“人人道,柳腰身”;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杨柳来写美女苗条的细腰。陈克《菩萨蛮》:“笼街细柳娇无力”,以细柳的苗条柔嫩,衬佳人的婀娜多姿。苏轼《水龙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写柳似人的妩媚,人似柳的娇柔。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杨柳写女子身姿苗条,桃花写女子面庞娇嫩。

  六、淑且真——娴静端庄的仪态
  
  杜甫《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丽人梳妆浓艳、神情高雅、娴静而端庄。“娴,雅也”,张舜徽《约注》认为:“古者女子以沉静为美,故娴字从女,亦有美义。”宋玉《神女赋》:“既于幽静兮,又姿娑乎人间。”“,闲体行也”,表现女子娴雅的体态、行步安闲。“,静好也”,也指女子娴静美好。李善注引《广雅》曰:“,好貌。”张舜徽《约注》:“之言画也,谓行止宁静,如有定限,不越规范也。”
  庄重的女子让人觉得深沉含蓄。《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齐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齐”是端庄,“媚”是美好,“徽音”是美誉。这首诗所歌颂的三位母仪天下的圣女,她们的共同美德就是端庄、凝重。非但贵族女性如此,对平民女性也是以此为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男子理想中的女子,披纱带雾,若隐若现,深沉含蓄。
  
  七、波澜誓不起——专贞坚韧的性格
  
  美好的女性在温柔的外表之下,还有着贞坚的性格。“,静也”,《广韵?静韵》:“,女人贞洁也。”桂馥认为,“静”当为“”。《说文?水部》:“,无垢秽也。”《释言》:“‘井,洁净也。’井即。”张舜徽《约注》认为:“、音同,实一语耳。凡言女子贞操、贞洁,当以为本字。”“,壹也”,指专一。“”“专”是一对古今字。“,有守也”,指有守节之志。朱骏声《通训定声》:“谓妇嫠(寡妇)守志。”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抱柱信,信守诺言、忠贞不贰;望夫台,对夫妻情爱的坚信不疑。孟郊《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古井水,井水波澜不起,比喻人心不会动摇,指烈女为夫守节的坚决态度。
  
  八、宜其室家——温谨恭孝的品德
  
  温柔和顺是古代社会对女性最大的心理期待,也是社会对女性道德最基本的规范。《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新娘艳若桃李,但诗人更强调新娘要和顺持家,“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李甲《帝台春》:“忆得盈盈拾翠侣”以及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所描写的女性不仅风姿俏丽,而且性情温和。
“婉,顺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姑慈而从,妇听而婉”。“娓,顺也”,也是顺从的意思。《段注》:“顺者,理也。尾主于顺,故其字从尾。”温顺就应随从他人,故有表跟从之字“委”(委随也)、“如”(从随也)、“”(随从也)等。
  “嫡,也”;“,谨也”。《段注》:“谨者,慎也。”“嫡”“”二字相连成文,都是指谨慎的意思。张舜徽《约注》:“谨慎谓之嫡,犹逗足谓之踯躅。”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婆婆)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娘嫁到夫家的第三天,便要进厨房煮饭烧菜。由于这位新娘不知道婆婆的食性,于是就叫丈夫的妹妹先尝一尝。此诗把新嫁娘谨慎、小心、敏慧和勤劳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能宜室家的女性多为巧慧多艺、敏捷机灵、勤劳朴实、熟练勇健之人。《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秦韬玉《贫女》:“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女子精于刺绣,貌美不争于梳妆。欧阳修《蓦山溪》:“纤手染香罗,剪红莲(花灯)、满城开遍。”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
  
  人的外在美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女性更是如此。女性的外在美往往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享受。而对女性的审美,外在的美丽往往又是最直观的。古人心中的美人面容红润、白皙娇媚、明眸善笑、修长玉立、轻盈柔弱。但是,女性的美不仅在外在美,更在妇容妇德。我国古代,注重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人们对女性美的认知,并非停留在表面,片面追求“色”,而是将“德”纳于其中,在貌与德两者之间往往又有所偏重。一位女性美丽与否,最核心的标准便是“以德为美”。在《说文?女部》中有一个字便代表了这个标准,即“”,意思是“体德好也”。所以,古人对女性的审美最终体现为外表美与内在美即貌美与德美的和谐统一。“媛,美女也”;“人所援也从女从爰爰引也诗曰邦之媛兮”。郑笺:“邦人所欲依倚以为援助也”;《段注》:“援者,引也。谓人所欲引为己助也。”援媛以叠韵为训;张舜徽《约注》:“人所欲援者,谓人所欲攀援也,即今语所称争取之意。人皆欲争取得以为偶,则其贤可知,故许以美女解之,美女亦兼指德言,非但谓色也。”
  当然,语言和文学历来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多种外部因素的渗透。语言文学中众多对女性容颜、体型、姿态的赞美以及对女性娴雅、贞坚、恭顺等女德的褒扬,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片面的经久不衰的审美追求和道德约束,久而久之,全社会乃至广大女性亦多以此为美。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翟明女,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教师。
  
  ① 姚淦铭.汉字与书法文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52.
  ② 黄晋书.汉字?字原篇[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75.
  ③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61.
  ④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618.
  ⑤ 顾青.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05.
  ⑥ 郭伯勋.宋词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5.
  ⑦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⑧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714.
  ⑨ 钱钟书.钱钟书散文?说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24.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