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
0

九月一到,天气便渐渐地凉了,几场秋风秋雨过后,落叶纷纷,让这个季节又多了几丝萧杀之气。夏日里争奇斗艳的花朵,早已不见了往日的风姿,只有不知什么人遗落在院子角落里的一盆金黄色的菊花,犹自开得灿烂,开得热闹。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菊花作为歌咏描绘的对象,赞美它“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傲霜挺立,凌寒不凋的风骨,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高洁清雅,坚贞不屈的品格。

九月正是登高赏菊的最佳时节,杜牧曾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酒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试想在天高云淡,秋风吹,秋叶飞的季节里,邀上一群知已好友,登高、品酒、吟诗、赏菊,当真可谓人间第一等的风雅盛事。古人以菊为高洁之物,谓之“花中君子”、“花中隐士”。难怪那位视浮名如蔽履的晋代诗人陶渊明一生不坠对菊花的热爱,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生性淡泊、天生傲骨的菊花是诗人的知音,诗人对它赞美不绝:“秋菊有佳色,衰露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与菊为伴,让崇尚气节,注重清名的诗人多少淡忘了世事的纷扰。也让我们有幸了解诗人身处乱世,虽因不满当时朝政官吏的腐败,不愿随波逐流,不得已归隐山林,却仍心怀“大济苍生”抱负的高尚品格,以及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自身孤高的情操。

阅读全文——共1362字

杜牧诗中低沉情绪及其表现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摘要]

晚唐诗风大多色泽艳丽,格调低沉,杜牧诗歌却以“雄姿英发”(《艺概》)著称于绮靡颓废的晚唐诗坛,但晚唐诗坛的颓废感伤情调在其诗中也隐约流露,主要表现在伤今怀古的悲悼情绪和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上。其主要原因在于晚唐时代颓败的黑暗现实给诗人投下的心灵阴影及希望与失望,热情与冷遇而导致的个人心理平衡的失调。

 

阅读全文——共6175字

岳云鹏 《送情郎》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送情郎》

一不叫你忧来二不叫你愁,

三不叫你穿错了小妹妹地花兜兜啊,

阅读全文——共1458字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

类似的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阅读全文——共683字

80后农村孩子童年的记忆……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闲来无事,网上偶遇一组老照片,立马勾起了对儿时农村生活的记忆,不胜唏嘘。特转载一些图片,与同龄人分享,共同追忆童年旧时光~~~~

 

1P:这样的草垛你爬过木有?耍完回家后身上的各种痒你有过木有?

阅读全文——共1316字

古人怎么过夜生活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当今社会,我们晚上可以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还可以去外面灯红酒绿,上KTV、酒吧,看电影、逛夜市……但你有木有想过古人从前是怎样过夜生活的呢?今天特别为大家搜录了一些古诗词,绝对是有依有据喔~

 

1、睡觉

阅读全文——共1063字

论中唐诗的风骨——中国文学网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
0

中唐诗相对盛唐诗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风骨的变化。本文具体地描述了中唐韩孟、元白两大诗派的诗歌在风骨上的变化情况,并从诗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审美观念、构思方式等方面对变化的原因作揭示。

中唐诗风相对盛唐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风骨的变化。本文论述的就是这一变化过程。

在中唐前期的诗坛上,除了李白、杜甫等少数盛唐诗人的作品继续表现出骨力遒劲的特点外,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诗作都失去了这一点。可以说遒劲骨力的普遍丧失,是中唐前期诗歌相对于盛唐发生的最大变化。只有韦应物、顾况、戎昱有几首诗表现出一定的骨力。例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就曾说):”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但有气骨的诗作毕竟太少了。明代胡应麟”气骨顿衰”一语,是对这一阶段诗风的最好概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钱仲文集提要》云:”大历以来,诗歌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职志。”确实,中唐前期诗风在各个方面的变化都和“气骨顿衰”有关)正是由于缺少气骨,他们虽然追求兴象玲珑的风格却难于达到浑融之境界;正是由于缺少骨力,才使他们的诗虽然追求平淡自然却失之于单薄;正是由于缺少骨力,才使诗人们虽然有意追求高、逸的境界,却缺乏飞动的意趣;正是由于缺少气骨,才使他们奇特流于尖巧,不能致盛唐之雄奇。关于这一时期气骨顿衰的表现,前人已作了许多描述,兹不多言。

阅读全文——共6851字

IT之歌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写字楼里写字间,写字间里程序员;程序人员写程序,又拿程序换酒钱。

酒醒只在网上坐,酒醉还来网下眠;酒醉酒醒日复日,网上网下年复年。

宁愿老死程序间,只要老板多发钱;小车大房不去想,撰个2     k好过年。

阅读全文——共742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 《咏雪》张打油

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这首《咏雪》诗,更多的野史家认为,是朱元璋刚当皇帝时的创作。

原来这里头是有故事的:

阅读全文——共811字

金庸的大粽子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随笔杂谈,Tags:
0

作者:王密

金庸写过不少美食:江湖第一厨娘黄蓉,做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笛谁家听落梅”的高端菜式,为郭靖争取到了武林好导师;酒具收集癖狂人祖千秋,坚持“这酒必须配这杯”,路边酒摊各种炫技;嗜吃如命洪七公,发明了“叫花鸡”、“炸蜈蚣”这种偏门怪食……不过,作为一个浙江人,金庸笔下最爱的食物,还要数粽子。

金庸究竟有多爱粽子?《侠客行》第九章,章回名直接叫《大粽子》,因为男主角石破天被人点了穴并捆绑得结结实实扔进船舱,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大粽子,再准确些说应该就是标准的广西大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船舱里的姑娘又羞又怒,但怕叫人来会被旁人看到,想拔刀杀他又被他说的“死后变僵尸缠着她”吓到,只好跟这只大粽子同盖一被待在船舱里。有评论家说,这一段写粽子,其实还隐喻着二人对男女之事的懵懂就像粽子一样“包裹未散”。不管是否真有此意,纯情少女阿绣在经过与石破天这独特的初次见面后,再称呼时便把他叫作了“大粽子哥哥”。在刀光剑影的铁血江湖之中,有一个这样子另类外号的只有他一人。

阅读全文——共26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