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一曲《红楼梦》悲金悼玉,飞散着花的身影。花开是喜,花落是悲:喜的是“荣华正好”,悲的是“无常又到”。花美丽的表象经过人主观的情感关照,被赋予悲剧性的情感内涵,就成为一种文学符号———意象。

“花”成为意象是文学传承的结果

  意象,即有“意”之“象”,它是“唤起种种相关的生活经验之联想,……由此及彼地不断泛化、深化、丰富化,遂给‘表象’染上情绪色彩,注入主观内容,而与一定情意相结合起来,于是乃在脑中、心目中逐渐形成饱含思想、感情、审美意趣而表现精神意境之‘意象’”。①它是一种文学符号,即给予某种事物以其种意义,从某事物中领会某种意义。可见意象是重在“意”,表象只是“意”寄托的形式。这是把情感的虚,化为表象的实。

阅读全文——共3525字

横看成岭侧成峰——袭人、晴雯语言风格之比较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中语言性格化突出的人物很多。主要人物自不必说,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是极富个性的。以袭人和晴雯为例,她们在众多读者以及评论家眼中,是《红楼梦》中两个颇有些对立意味的艺术典型。同样是贫苦出生的丫头,社会地位差不多,但她们的思想性格针锋相对,为人处世大相径庭,语言风格也迥忽不同。“袭人用柔,晴雯用刚,袭人用曲,晴雯用直。袭人徇情,晴雯任性。袭人做面子,晴雯绝尘埃。袭人收人心,晴雯信天命。”(陈其泰《红楼梦回评》)一直以来,评论者大多认为袭人比较伪善,奴性十足;而把晴雯当作叛逆的女奴隶来大加褒赏。本文无意于“尊晴贬袭”或是相反,只是从她们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出发展开比较,展示其真实丰满的性格特征,并以此管窥《红楼梦》人物语言性格化的艺术成就。

阅读全文——共3925字

温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诗词,像一座万紫千红、流金溢翠、蝶恋蜂爱的大花园,有道不尽的色彩与芬芳。不论从文艺学、文化学、宗教学,还是美学、哲学方面,它的内蕴均极其丰富,既符合诗词本身的内在规律,又对优秀的中国传统诗词有所创新,同时对当代诗歌又具启迪借鉴作用。

  笔者曾从文艺鉴赏学、文化学、宗教学、美学等视角对《红楼梦》诗词进行过审视与剖析①平议了它的精粹所在,本文旨在哲学范畴,论析《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属性。

  诗与词这两种文学样式,都很重视内在精神的表现,注重抒发性灵与神思。虽然它也述社会之事、绘自然之景,但都将人的精神、情感与之融为一体,达到互含互融,契合浑然。它以心理生活为根基,注重对生命历程的体验,对社会生活进行自悟,对自然物象寄寓情意,使天地人合一,客观物象主体化,进而包容进精神韵致。

阅读全文——共10059字

论《葬花吟》、《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的意蕴和作用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许多红学家都同意曹雪芹不只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虽然他在《红楼梦》一书以外只留下两句逸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而却在《红楼梦》一书中写出两百多首令人赞叹不已的诗歌(包括诗、词、歌、赋、联句等)。不少红学家认为它们都是小说的有机部分,对深化小说的主题,拓展作家的思想,丰富故事的情节,强化人物的形象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当然是肯定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古典小说,不论长短篇都具备散韵夹杂的形式和特点,这当然和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曹雪芹把大量诗歌作品融人或纳入《红楼梦》一书,也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因素。

阅读全文——共9107字

《葬花吟》中有关花的意象分析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内容提要】  《葬花吟》中花人融为一体,林黛玉明写花,暗悲己,花成了黛玉的象征意象。花飞花谢的无奈,正是黛玉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花容易逝但却洁身自好的品质正是女主人公孤傲高洁灵魂的写照。 【关键词】 红楼梦;葬花吟;花;意象

  《葬花吟》是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共52句,风格上模仿歌行体,抒情淋漓尽致,而且,作者在此诗中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和意象组合。给人无限美感之时,也引起了我们心灵上深深的共鸣。本文将重点分析此诗中”花”的意象,借以领略潇湘妃子的神韵和《红楼梦》风采之一斑。

阅读全文——共2972字

试析晴雯与袭人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内容提要】晴雯与袭人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对处于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典型女性形象。二人同为贾府丫鬟,聪明、美丽、能干,由于封建礼教制度、奴婢制度的束缚,始终未能摆脱其悲剧命运。二人的性格、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袭人“温柔和顺”,时时处处遵礼守仪,尽忠职守,逢迎巴结,培植党羽,一心想着往上爬,甘当主子的忠实爪牙;晴雯“心比天高”,纯洁善良,直爽率真,疾恶如仇,崇尚真情,要求平等的人格尊严,是贾府奴隶中最富反抗精神的代表,是作者心目中美的化身。晴雯与袭人是当时社会中千万个女奴的代表。

  【关键词】 晴雯 袭人 性格 分析

阅读全文——共6397字

晴雯:平等之所以难实现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晴雯倍受人们喜爱,多数为男子,赞之“质赋冰雪,貌比花月,神具日月”,赞她有平等精神,有反抗精神,热烈大胆地爱贾宝玉,虽然这“痴公子”回报给她的只有一篇诔文《芙蓉女儿诔》,而且还自恋地认为晴雯临终弥留之际呼唤的是他,念念不忘的是他。其实晴雯临终弥留之际喊了一晚上“娘”。曹公还是现实主义啊。

  晴雯有什么反抗精神呢?王善保家的密告,王夫人大怒,遂召来晴雯训斥。晴雯这时候没有撕扇的直率了,没有用硬话“村”宝玉的勇气了,小心、恭敬、迂回地回答了王夫人的问题,“虽然恼,只不敢作声”。这是人们说的“近乎透明的直爽”和“反抗精神”?在第三十七回里,是谁说“把好的(衣服)赏了别人,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也不受这口软气。”“软气”受不了,“硬气”就能忍了?红楼的重点其实并不在批判封建社会,倒是写了许多真实的人,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真实的关系。所以鲁迅把《红楼梦》归到人情小说,这比强加上去的反封建的高调要好得多。我真的不认为非要把晴雯、林黛玉拔高为“反封建斗士”。她们只是很简单的女孩子,心思也很简单,没必要把那些大概念压在她们头上。

阅读全文——共6133字

《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矛盾”考论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内容提要】《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矛盾”产生的原因,一是作者为塑造人物及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而有意设计的,如《红楼梦》中少女的年龄,作者就有意限定在“十五六七岁”以内。同时,有些是作者在刻画、塑造人物时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二是作者在年龄问题上重写意而不重写实的结果。三是有极个别的“矛盾”,很可能是版本传抄过程中失误造成的结果。

  【关键词】 《红楼梦》/人物年龄“矛盾”

   20世纪20年代末,曾有人说《红楼梦》中“不可理解和最明显的错误,是关于各人的年龄问题”①。这话乍听起来虽略嫌刺耳,但却多少反映了这样一种事实:《红楼梦》中的人物(特别是青年女子),其年龄大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多数人认为是“误也”,“殊不合”②,是有“失检点处”③,是“显有错误”、“是梦话”④。若要追究其产生的原因,恐怕也同样会归结为“作者之误笔”⑤ 等。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故意以矛盾见长也”⑥。那么,《红楼梦》中人物年龄“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否真有着作者主观的因素呢?对此,我们还是通过对文本的考察、分析后再下结论。

阅读全文——共19307字

红楼梦十二支曲试析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在被评论者视为《红楼梦》“提纲”的第五回中作者设“太虚幻境”,拟“金陵十二钗”册籍,撰《红楼梦十二支曲》,以真入幻,特著匠心。脂批谓之“为几女子数运之机”,即暗寓若干人“过去未来”的命运。读者可藉以窥察作者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及其态度,兹试就管见所及,对此十二支曲略作分析:

  [终身误]都送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局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阅读全文——共6287字

红楼幽默论

竹清松瘦 分类目录: 品读红楼
0

《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但又时不时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笑声。阵阵欢笑,更加反衬出没落的悲凉。众多富有个性的角色,在笑声中显得特别鲜活动人。

我觉得幽默是一种天赋,一种超常的机智。曹雪芹比高鹗更富于幽默天才,他运用笑声来刻画人物,前80回远远超过后40回。而且,已经塑造得很有幽默感的人物,到了高鹗笔下也显得僵滞呆板,各自忙着去完成命运的差遣;到后来,由于情节发展,笑声几乎被淹灭了。

《红楼梦》里有幽默感的人物甚多,而且多数都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比如:贾母、刘姥姥、兴儿、鸳鸯和凤姐皆是。贾政及其蔑片相公们,虽然满嘴之乎也者,但他们很少有真正的幽默。灯节期问,贾母命各人创作灯谜取乐。不料贾政上朝回府也来凑趣。由于这位大家长在场,宝玉、湘云和众姊妹全都保持沉默。贾母立即催贾政回去歇息。贾政说笑话也很不在行,讲一个男人闻老婆臭脚的故事。很不得体,谁也笑不起来。

阅读全文——共1616字